一下课,五丰学校科苑的科技长廊里就围满了学生,原来这里有一面可以“科学互动”的墙:“什么是离心现象?”“物体尖端放电是什么原理?”“家庭电路由什么组成?”……孩子们转动把手,探索着神奇的科学现象。
“这里以前是一条连接小学部和中学部的走道,现在是孩子们最爱的地方,不仅可以做小实验,还可以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化理解。”副校长敖艳梅介绍,为打造校园科学阵地,让学生可以随时体验科技的奇妙,学校利用省、市、区三级科协科普资金30万元,将科学阵地搬到了教学楼的走廊,命名为科苑,创设科普阅读、科学实验、科技创新三个主题板块,后续将引入3D打印机、机器人等科技产品。
今年,五丰学校在第38届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“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”称号,其选送的《智能农作物生长管理系统》和《Scratch编程—“快速心算挑战”》两个作品获得省级二等奖。截至目前,学生共创作科技作品1500余件。
“只是跟老师提出了想法,没想到真的实现了!”八(2)班学生宋瑾瑜说起自己的设计初衷,“爷爷奶奶都是农民,我想设计一个智能农业系统,减少病虫害对农田的影响,让他们不那么辛苦。”
在化学实验室内,木架搭起的方正大棚里配备了自动升降篷布和浇灌系统,一旁是光伏电板、水桶,密密麻麻的线路板上安装着标记着“温度控制”“化肥搅拌”字样的开关,宋瑾瑜兴奋地介绍起眼前的智能农作物生长管理系统模型,“不同于市面上的农作物生长智能管理系统,我们的系统采用太阳能及蓄电池供电,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,节能环保,降低能源消耗。此外,我们通过ai编程,溶解化肥进行营养水施肥,这种科学的施肥方式,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。”
近年来,在曾都区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,五丰学校积极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学校,促进学生科学教育,通过特色科学活动,激发青少年好奇心、想象力、探求欲,力求增强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,让“双减”提质增效。
在五丰学校外,一个新的劳动实践阵地已初见雏形。“我们流转了周家寨村的7亩地,打造校外五谷丰登园,目前已经安装好了灌溉系统,种上了花生、红薯等农作物,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,希望不久的将来,可以将孩子们的科学设想在这里变为现实。”敖艳梅说。
copyright 2001-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